女团选完选男团,高流量网综背后的爱豆们,你能记住谁?
2019-05-07 来源:电愉蓝蓝
继《偶像练习生》后男团节目扎堆,鹅厂的《创造营2019》突出重围,一批新爱豆即将上线
去年爱奇艺打造了国内首档偶像竞演养成类真人秀《偶像练习生》,节目1月19日正式开播,上线仅1个小时播放量便突破1亿人次,最后节目推出九人男团NINE PERCENT出道。《偶像练习生》节目的出现,一下子盘活了国内的练习生市场。腾讯紧随其后打造了一档女团选秀节目《创造101》,该节目累计播放量高达52亿,微博指数高达1.2亿。自从《快乐男声》《快乐女声》之后,国内选秀类综艺,很少有这样的盛况。爱奇艺趁热打铁推出一档男团选秀《青春有你》,优酷也推出了一档男团选秀节目《以团之名》。
练习生选秀节目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但长势却并不喜人。《青春有你》声称是《偶像练习生》第二季,由于去年《偶像练习生》的成功,网友们也很期待《青春有你》。但节目开播之后,才发现完全不能比。《偶像练习生》节目每周更新一次,每次的观看量都保持在2亿左右,微博话题量高达68亿,总决赛播出当天,蔡徐坤以4764万票c位出道。反观《青春有你》,微博指数52.1万,微博话题量只有1亿,c位出道的李文翰票数只有846万,只有蔡徐坤当初票数的零头。
《青春有你》草草收官,而优酷费心思打造的《以团之名》同样扑街。微博指数41.9万,还不如《青春有你》。《以团之名》在《偶像练习生》的基础上也尝试着创新,但却好像没有摸准观众的口味,呕心沥血打造的梦想舞台,被网友吐槽成燃气灶,剪辑画风像是在刷抖音。总决赛后赵品霖、杨桐、奶茶(商振博)、AJ(赖煜哲)、田书臣、王迪、陈顺、龙泓昊组成Black ACE男团出道,但并没有获得多少关注。
前有《偶像练习生》的辉煌在前,后有《青春有你》《以团之名》的扑街,腾讯新推出的男团选秀节目《创造营2019》处境也是相当危险,一不小心也许就糊掉了。《创造营2019》是腾讯去年推出的女团选秀节目《创造101》的第二季,承袭了上一季的节目模式,召集了101位偶像练习生,通过任务、训练、考核,让选手在明星导师训练下成长,循环人气投票、暂时淘汰的流程,最终通过人气投票选出11位练习生,组成偶像团体出道。去年《创造101》创下佳绩,火箭少女队热度不断攀升,不知道此次腾讯能否带领《创造营2019》突出重围创下佳绩?
一、练习生市场:男团的标准和发展前景
随着各种选秀节目的播出,中国的练习生市场在视频网站的带动下,正走向一个新的方向,近年来涌现出不少的男团组合。这种男团组合在韩国叫做偶像组合,而在中国偶像更多指一些流量明星。这种偶像组合在韩国以发展成熟,属于艺人分类中的一种,与歌手、演员相区分,职业化属性明显。而在中国,偶像组合才算是刚刚兴起,还未形成一定的体系和规模。
偶像组合在韩国已经形成固定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业务能力。偶像组合表现以音乐、舞蹈为主,旨在打造唱跳俱佳的团体,对其专业性要求很高。这里业务能力就是指偶像组合整体的音乐水平和舞蹈能力,这其中包括形体展示,舞台表现力,唱作能力等。偶像组合在出道前都会经过练习生资格考核,水平能够达到出唱片的标准,就有出道资格。
其次是国民关注度,韩国偶像组合非常注重培养团体的粉丝,因为偶像组合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这些粉丝,开演唱会,发专辑,周边衍生品等都是通过粉丝变现的。韩国有专门的打榜平台,为获取国民关注度的数据调查。国民关注度高日后能为公司收回资本的概率就高,而高敏关注度低的团体,很有可能被公司放弃,毕竟韩国的练习生市场非常庞大。
最后就是品牌价值力,品牌价值力是指偶像组合的厂商的青睐度和影响力。偶像组合的收入除了粉丝,就是这些厂商的代言,广告,游戏等。厂商的青睐度考核会根据代言产品的售卖程度,游戏的粉丝数等来获取,代表着偶像组合的品牌力。而影响力则代表的是偶像组合的价值力,通过偶像组合的获奖数量和海外知名度等来判定。
2018年男团品牌价值力排名
韩国偶像组合的制作模式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多平台的推广和运营,实现组合的发展。而国内一直缺少组合的概念,依靠粉丝经济兴起的偶像艺人以“单打独斗”为主,他们身兼歌手、演员多种身份,以拍摄影视剧、参加综艺为主。这就直接导致国内的偶像艺人收入的大头实际上是来自于片酬而不是直接来自于粉丝,与韩国市场有较大差异。
面对较为空白的偶像组合市场,不少经纪公司都曾试图进军这一市场,但都因种种原因以失败告终,目前仅TFBoys一个组合一家独大,但时至今日TFBoys也进入到了单飞不解散的状态,三位成员都在进行影视领域的探索。
中国的偶像行业刚刚起步,还没有完整的体系,也就说明国内偶像组合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相较而言,韩国偶像组合虽然发展迅速,但目前已经进入饱和状态。一年平均准备出道组合大约300个,但其中能得到出道资格的只有不到50个,最后能得到大家关注的也不过1到2个。反观中国,偶像组合市场刚刚打开,发展空间很大,很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浪潮。
二、造星计划:结合本土文化创出新模式
中国偶像男团的发展吸引了越多越多关注与看好,更多经纪公司开始尝试进入市场,准备瓜分这块大蛋糕。《青春有你》、《以团之名》和《创造营2019》这三个节目相继播出,每个节目召集100多位练习生,三个节目汇集了近300多位练习生,几乎挖空了国内的练习生储备。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传统艺人的培养模式到达瓶颈,粉丝们的审美标准也在与时俱进,男团们绞尽脑汁创新求变,想使出各种新鲜的手段来刺激受众心脏,在一众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现在偶像组合市场大致分为三种培养模式,一是“养成系”。这种培养模式是从最开始的平凡无奇的素人,到通过自己不断的付出成长,终于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全能艺人。这种模式前期投入比较大,发展在于后劲。从素人到全能艺人的成长会形成一种反差感,这种反差越强烈,就越能激起粉丝的认同感,巩固粉丝的忠诚度。
而这种“后劲十足的养成”需要必备两大条件:第一,是组合须足够年轻,才有时间让粉丝看到自己逐步的成长,才能最终引导年轻受众成为主力消费群。第二,是成员技能要通过不断的锻炼,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不仅要拿得出手,还要越来越优秀,反之则难免会失去感染粉丝的热血,尤其在这个很容易就“移情别恋”时代,原地踏步的偶像终有一天会失去粉丝的期盼与喜爱。
第二种模式是“大组合小分队”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更利于扩大粉丝规模,在“大组合”的前提下,还有“小分队”的概念。小分队的操作形式兴起于韩国组合,公司会把组合拆分为小分队进行活动,或是在不同领域、区域内按照特色各自增长热度。
比如Super Junior的中国小分队、日本小分队;或是优先出道,让团队内某部分的成员先行出发打出人气的突破口。秉承“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在于让集中的特色更加耀眼,“大组合小分队” 无可否认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团体培养模式。从整体而言,小分队带来的热度和粉丝,最后都等于是组合的热度与粉丝,科学地分拆小分队,就等于多了增加人气的路径。在如今受众细分的当下,这种方法显然是为了更加迎合受众,使作用是“打破人气突破口”的小分队效率更高。
第三种是2.5次元的培养模式,2.5次元偶像概念起源于二次元文化、声优文化盛行的日本,让偶像以二次元为起点走到三次元的现实:第一步先打造出虚拟形象(通常都是漫画形式),吸引足够多的粉丝后,真实组合成员或者声优再出道。在日本,2.5次元偶像培养模式已经发展到了设定庞大世界观,还可以专门为应援数额多的粉丝制作专属的歌曲或者故事。这种模式目前也只在日本形成体系,在韩国和中国都还未发展。
日韩的偶像体系已经很完整了,日本是养成系,从练习生时期饭就开始砸钱培养自己选中的孩子。韩国是输出一个完成品,封闭式培训一出道就能歌善舞光鲜亮丽。中国走着韩国输出成品的路却用着日式的素人,一开始就出道输出的却是半成品,偶像组合出道了,但是爱豆们业务能力还不过关,最后组合只能各奔东西。所以此次腾讯推出的《创造营》结合中国的偶像市场,把“养成系”和“大组合小分队”模式相结合。
《创造营2019》在练习生的选择上并没有完全采用素人,而是选择与各经纪公司合作,收纳半成品练习生,也就是已经接受过短时间训练,但还未达到出道标准。然后对这些半成品练习生进行训练、考核、评级,这里的培养模式就是“养成系”,在训练过程中,拉近粉丝和偶像的距离,通过淘汰晋级制度,近一步调动粉丝的情绪,增加粉丝对偶像的忠诚度。
此外,《创造营2019》的每个学员在微博上都有个以“创造营-xx”为名的账号,形成以“创造营”为名的大组合,大组合内又各自形成小班级,小组合。不管是个人能力较突出的学员,还是关注高的小团体,流量汇总到最后都会聚焦在“创造营”大组合上。
《创造营》不仅在学员的培养方式进行整改,在多平台推广上也有所创新。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对学员在各大平台进行更多的曝光。此外还进行节目串联,《我和我的经纪人》中壹心娱乐的小团队有一整期的亮相,把粉丝的目光从《经纪人》中转移到《创造营》来。
三、未来可期:男团的重新定义
《创造营2019》一开播,观众们最直观的感受不是满屏的帅哥哥,而是“严!严!严”。严格的赛制,严格的考核,严格导师,让一开始抱着娱乐心态的观众们大为震惊:《创造营》要来动真格的了。最近这两年各种男团综艺同质化严重,侧重展现结果而非过程,观众们看不到选手们前后的变化,也看不到选手们训练的过程,节目呈现的是一个个扁平化的个体。而《创造营》节目分为多个板块,从宿舍日记的生活化记录,到练习室中的训练过程,再到最后导师的考核评级,没有任何避讳的逐个展现个观众看。这种全新的播出形式,让观众们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偶像,也更容易产生反差感和认同感。
在《创造营2019》在充满仪式感的入营式上,男团发起人迪丽热巴以异常严肃的口吻告诫学员:“你们将要选择的这条路,唯一的生存秘诀,是凭实力和人格受到认可”。学员们面面相觑,从来没有听说过凭实力和人格得到认可的,国内的偶像都是谁占据流量的半边天谁就是可以被认可的,无关乎实力和人格。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没有优质偶像,大都是“流量小生”的原因。
《创造营》在偶像市场上首先打出了“实力与人格”并行的价值观,并在节目中贯彻执行。男团入营住百人大通铺,自己铺床叠被子,下一秒就要紧急集合去拉练。小马扎,军用背包,乍一看,以为自己在看某大学军训纪录片。这种接地气的行为让《创造营》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近年来国内偶像越来越偏向韩流风格,一开始也很受粉丝们喜欢。不过随着《红海行动》、《战狼》等影视作品的热播,粉丝们的审美渐渐发生了变化,逐渐转向展现男性魅力的偶像。《创造营》在学员入营训练采用军训模式,收获了粉丝们大波好感。
一个偶像组合最怕成员风格太统一,没有看点,但如今练习生被各大节目挖掘的几近弹尽粮绝,更别提多种多样了。于是《创造营》想出新招,一批学员来自各大经纪公司的半成品练习生,一批学员是丝毫没有练习生经验的素人,还有一批学员来自曾团体出道后发展不顺的“回锅肉”。《创造营》在学员的召集上实现多样化,在最后形成团体的成员风格就有很大概率是多元化。
中国男团发展至今也组合出道过不少团体,但最后都无疾而终,基本上都是单飞的命运。就是因为缺少团魂的概念。韩国在团队打造中把成员们紧紧绑在一起,而成员们也坚守这自己的团队,在粉丝们送礼物给个人的时候,他们会表示要送就送所有人,我们是一个团队。而中国没有团魂这个概念。在《创造营》中,学员吴雄成选择a班,想要获取加时资格时,遭到导师胡彦斌和苏有朋的批评:“你们是一个团体,你这样做是背叛队友”,不断的向学员们传递团体精神。
《创造营》算是首次在练习生训练中加入“人格”、“团魂”概念的节目,按照他们目前的考核标准,最终决赛出道的男团在中国偶像市场上很有可能被重新定义。经过这几期节目的播出,粉丝们感受到《创造营》的用心,更加期待节目的后续进程。《创造营》的创新,能不能掀起男团的新浪潮,还要看节目最后出道的男团是什么样子。这个夏天,我们将见证这群少年们的星梦旅程,也将见证中国男团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