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能当饭吃吗?

2019-06-04 来源:电愉蓝蓝

A:能,但是有的饭已经馊了

前段时间《复联4:终局之战》上映,在国内刮起了一股飓风。在《复联4》上映前两个小时,该影片在国内的总预售就超过7亿元,首日票房更是高达5亿,总票房超过40亿,创进口片在华的历史新高。

 

【图注:《复联4》总票房】

除此之外,各个影院大厅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各大社交平台更是轮番轰炸,有关《复联4》的话题在热搜榜上久居不下。更有甚者,有粉丝连看五六场,哭晕在影院的。这股复联热潮持续将近半个月,让人不禁诧异,为何会如此卖座。其实从各个社交平台观众讨论的话题和热搜榜上排名的话题来看,备受关注的是“漫威宇宙终结”“复联终结”“复联最后一次大合影”等等。

 

【图注:《复联4》观众排队购票】

这部打着漫威宇宙终结篇的旗号做宣传,贩卖情怀,赚足了观众的钱。国人念旧,对于这种终结篇十分买账,因为于他们而言,《复联4》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十一年的献礼,是他们对于青春的告别仪式,是对于超级英雄的一种情怀。

情怀”这个词本身就蛮有情怀,说一个人“有情怀”,那一定是夸奖他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着高于普通人的情趣情操抑或理想抱负;倘若夸一部电影为“情怀之作”,那一定是在情感上与之产生了极大共鸣,并从这种共情中穿越银幕抵达了导演营建的精神家园,这当然也是对一部电影的极高褒奖。

 

【图注:微博上关于《复联4》的话题讨论】

然而观众不断为电影的情怀买单,让整个电影市场到处充斥着情怀与电影的结合品。情怀本身是好的,随着被电影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过度消费,越来越多的电影打上情怀的标签,情怀逐渐沦为一个噱头。

此情可待成追忆,怀旧青春片变烂片集中营

其实从一开始与情怀挂钩的电影类型就是“青春片”,那些已经逝去的青春,最让人留恋。《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可以说是首部怀旧青春片,与普遍意义上的青春片不同,导演把“回忆”置换成“怀旧”,开启了“怀旧青春片”的先河。

 

【图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海报】

怀旧行为虽然建立在回忆的基础之上,但怀旧则是对于回忆的美好想象,是一种选择的回忆,是对所选择记忆的价值加工和审美化处理。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怀旧的本质是审美,“审美是怀旧最核心也最内在的本质”。因而可以说,怀旧是回忆的一种特殊呈现形式,但回忆却不等同于怀旧。

《那些年》播出后,口碑和热度久居不下,如果说《那些年》开创了“怀旧青春片”的先河,那随后赵薇和赵又廷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是奠定了国内“怀旧青春片”的基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更是把青春的追忆,和不可复制做到了顶端,一手带起了“怀旧青春片”的潮流。

 

【图注:《致青春》剧照】

正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承载了记忆里最美好的时光,那些值得回味一辈子的青春,随后就成了电影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题材类型,由于小投资大回报的“青春饭”吃起来毫不费劲,资本也愈发青睐青春电影市场。《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小时代》等等,纷纷涌现在影院里,一度引发青春片的观影热潮,票房收入很是可观。

 

【图注:《同桌的你》电影剧照】

 

【图注:《匆匆那年》电影剧照】

 

【图注:《小时代》电影剧照】

就在高潮迭起的时刻,怀旧青春片曾经的辉煌不再。它的“毫不费力”成了它粗制滥造的理由,选青春文学做底,流量明星加持,用“堕胎”和“车祸”等来填充剧情,成为怀旧青春片的套路。狗血的剧情和同质化的内容逐渐消耗了观众的新鲜感和信任,青春片开始被贴上“烂片“的标签。

《栀子花开》、《左耳》、《原来你还在这里》、《何以笙箫默》等口碑和票房都惨跌,《栀子花开》评分4分,票房3.7亿(这其中为该片买单的大部分观众还都是何炅的人情),《何以笙箫默》评分3.6分,票房3.5亿。怀旧青春片成了只消费情怀的水片,在众多影迷心里怀旧青春片现在就等于烂片。

    

【图注:怀旧青春片的票房和口碑扑街】

 旧菜煲新汤,经典老片重映难回本

2012年全球重映的《泰坦尼克号3D》就凭借经典的爱情故事加上3D特效,一度引发观影热潮,最终在国内收获9.46亿元的票房。2013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侏罗纪公园》同样以3D版本回归影院,尽管影片故事现在看已经不够精良,但影片所打造的视觉奇观却吸引不少年轻观众走进影院“偿愿”,为影片在中国市场贡献了3.49亿元票房。

 

【图注:《泰坦尼克》剧照】

这两部经典电影的重映,打开了贩卖情怀的一扇新大门。追随者们纷纷跟随,也不管背后是光明的太阳还是无尽的深渊。近几年以各种名义重回观众视野的老电影数量在不断增加,除了本土电影,同样看准电影重映市场的还有好莱坞老电影,其中,不少影片甚至一度引发观众观影热潮。

老电影重映本想打着“情怀”“致敬经典”的旗号,而且不用付出一些拍摄成本,演员片酬等,成本上来说非常小。所以无论是为了商业利益还是艺术情怀,资本也十分青睐老片重映,纷纷瓜分市场。

然而老片重映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第一步要解决的就是版权的事情。如果不是版权方,要支付一定的版权费,以《大话西游》为例,西部电影集团是影片内地版权的持有方,影片首次重映是在2014年华夏电影发行公司举办的“那些年,错过的好电影”活动中,那个时候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只是从西部电影集团手中获得发行代理权,影片重映后获得的票房收益需要与西部电影集团分成,票房分成结构与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电影的分成结构相同。

 

【图注:那些年,错过的好电影活动现场】

除了版权的问题还有转制,对老片进行修复,包括画面、声音等。此外,不同时代下,观众群体的观影习惯、观影爱好等方面也会不同,加上现在新片较多,市场拥挤,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观影群体,老电影在营销和宣传上的力度也需要加强,这也需要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但高成本下,最后获得成功的影片并不多,不少影片甚至难以收回成本。

其实最早在国内重映的老电影是2009年上映的《东邪西毒终极版》,彼时片方在宣传上以“纪念张国荣”吸引了影迷关注,公开数据显示,影片最终取得了2500万元左右的票房。重映的同样还有张国荣主演的《失业生》,赶在“哥哥”生日之前在国内重映,票房仅609万元。《倩女幽魂》和《新龙门客栈》的重映总票房则分别只有280万元和610万元左右,选择在情人节上映的《甜蜜蜜》最终票房仅1233万元。而《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重映1.7亿元的票房已是最高,其中除去版权费和宣传费,很难回本。

 

【图注:《东邪西毒》重映版海报】

本想借着消费情怀在电影市场上分一杯羹的老片重映,还未打出一片天就缩回了壳。

异军突起的强国情怀

说到电影与情怀,就不得不说起近两年受市场追捧的“国产主旋律大片”。随着中国国力在世界上不断的崛起,中国声音也已响遍全球,军事实力、科技实力都日益强大起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更要注重培养国人的“血性”精神和“爱国”情怀,要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主旋律电影是为弘扬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与表现党和军队光荣业绩的题材作品。因此,树立国家与民族形象、表现政治诉求、展现国家价值观成为主旋律电影诞生伊始就具有的并始终延续的任务。这种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主旋律电影,一直以来挺受大众排斥的,并且其无论是从情节设置上,影片节奏上,整体的价值观上,都与市场脱轨,让人欣赏不动。一些主旋律电影为了有效传播,还会强制观众去看,这让本就排斥主旋律电影的观众们更加反感。

早期诞生了《开国大典》《周恩来》《焦裕禄》《离开雷锋的日子》等一系列主旋律电影在市场上反响平平。90年代末,中国电影市场开始进行市场化的探索,在商品化与娱乐化的冲击下,主旋律电影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不少主旋律电影也开始逐步尝试商业化运作,《建国大业》是最早向商业化伸出触角的一部实验性的主旋律大片。

 

【图注:《建国大业》海报】

《战狼》的出现是把主旋律大片拍的最好看的一部,从剪辑节奏,摄影风格,打斗设计,特效包装上都有好莱坞大片质感。《战狼》这影片中使用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宣传口号,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情怀。

 

【图注:《战狼》海报】

于是所谓“战狼式爱国主义”一度盛行,中国游客在国外机场高喊“中国”、高唱国歌的维权之举,背后不无“战狼”的影子。随后《战狼2》、《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主旋律大片相继而出,由战狼掀起的爱国热血也让观众们为这些电影买单,好像不看就表示自己不爱国一样。

有人评论说,看完《战狼2》真想自己上去过把瘾,看完《红海行动》只想世界和平这是观众对这两部影片观感的朴素表达,也从侧面看到了主旋律电影对观众们的影响。今年是建国70周年,到时电影市场上一定会涌现不少的主旋律电影。主旋律电影才刚刚开始,不知道通过贩卖“爱国情怀”的主旋律电影还能走多远。

系列电影一统江山

系列电影可以说是电影和情怀结合最紧密的电影创作类型,其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追忆”情怀,还包含了“粉丝”情怀。“追忆”情怀,指某部作品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成为了时代的经典,自然会奠定大量的群众基础,当出现作品的续集或是相关的衍生作品后,之前奠定的群众基础就会因为怀念曾经的经典而尝试接受新作品。这也就是为什么一部电影能接二连三拍续集的根源。

 

【图注:系列电影《暮光之城》四部曲】

当一部电影初次进入市场,在引起了超高的反响之后,制作方便利用这种“系列电影”做卖点,让观众对之后的剧情产生兴趣,为接下来后续电影的票房奠定好基础,而一个系列的终结篇,更是满载影迷对电影的全部回忆,这也是电影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噱头。其实就是消费观众对于该电影的情怀,在这一点上好莱坞做到了极致,每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十之八九都是系列电影。

2017年两部“情怀式”电影《生化危机:终章》和《金刚狼3》在国内上映。这两部电影改编自不同的IP,但都属于一个系列在电影领域里的完结篇,两者在口碑和票房方面各有千秋。《生化危机》作为生化系列的收官之作,从第一部到最后一部整整经历了15个年头,15年包含了90后大部分的青春时光,由米拉乔沃维奇主演的爱丽丝也伴随90后成长了15个年头。而《金刚狼》系列更是漫威影迷的老朋友了,休·杰克曼饰演金刚狼已经17年了,伴随了一代漫威影迷的成长。

 

【图注:电影《金刚狼》中的金刚狼角色】

这两部电影不仅是一个经典系列的终结,也是许多影迷对自己青春时期的一种告别。《金刚狼3》上映国内票房7亿多,北美票房有2亿美元,豆瓣评分8.3分。作为终结篇影响最盛的就是前不久刚刚落幕的《复联4》,国内票房40多亿。国人念旧,对终结篇必然会买账。

 

最近几个月《哥斯拉2》,《黑衣人:全球追击》、《x战警:黑凤凰》、《玩具总动员4》都将上映,除了进口片,国产片也是紧跟系列电影的步伐。《鬼吹灯》《心理罪》、《灵魂摆渡》、《战狼》、《追龙》等一部接着一部的上映,系列电影几乎霸占了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看上去有一统天下的架势。

 

【图注:即将上映的部分系列电影】

 

就目前来看,整个国内市场上,系列电影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国内的系列电影与好莱坞,漫威等系列比起来,算是刚刚起步,未来电影市场将会涌现不少国产系列电影。

不可复制的作者情怀

2018年,青年导演胡波的遗作《大象席地而坐》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由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协会颁发的论坛单元最佳影片奖,有关胡波的离世以及这部作品台前幕后的故事又一次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大象席地而坐》改编自胡波生前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说。影片以一个小城为故事背景,讲述四个被生活折磨到失去希望的人,一起把一个远在满洲里、传说中一直席地而坐的大象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的故事。然而就在影片进入后期阶段,即将制作完成时,胡波导演自杀,留下一部片长3小时50分钟的《大象席地而坐》。

 

【图注:《大象席地而坐》电影海报】

作为一部时长严重超出一般电影《大象席地而坐》,又是一部实打实的文艺片,按市场的普遍规律来讲,这部电影不可能被很多人关注。但由于导演逝世,《大象席地而坐》成了他的遗作。这样一来,这部影片就变了质,从普通的文艺电影,变成了一种“作者情怀”。

说实话,在这些关注《大象席地而坐》的粉丝中,恐怕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是真正关注电影的,其他的就是跟随大流,故作感慨。

 

【图注:《大象席地而坐》微博讨论话题】

周星驰当年因《功夫足球》、《功夫》、《长江7号》等多部电影,奠定了自身的在影坛的地位。周星驰可以说是香港电影二周一成时代的领军人物,当时内地的电影产业还刚刚起步,周星驰最红的时候内地正在流行盗版影碟机,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是在小录像厅里看的周星驰的代表作,而当年的小录像厅通宵场最受欢迎的就是周星驰专场。

 

【图注:周星驰饰演《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

如果没有这些盗版,那么周星驰即使在当年中国电影市场比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取得非常大的票房成绩。所以,如果没有盗版,如果大家习惯进电影院看电影,那么当年周星驰黄金时期的票房成绩不可估量,所以很多人都说,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

这种“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情怀,延续到周星驰后期创作的新片当中。2013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票房高达12亿,打破华语电影在全球的票房记录。欠星爷一张电影票也是上了热搜,随后周星驰的《美人鱼》依然借着“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情怀,拿下了33亿的票房。

 

【图注:微博上关于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话题】

滥用情怀的电影市场现状

怀旧一直是国人的特点。这里的怀旧不单单指物件的怀旧,在观影上观众往往怀念以前的经典作品。比如:86版《西游记》一直被奉为经典,是即便后来无数人翻拍,也无法超越的巅峰之作。现在每逢假期,各大电视台重播,依旧有无数人去看。成龙的动作喜剧,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王家卫的文艺片,徐克的武侠片,冯小刚的黑色幽默,这些都有着个人最深刻的印记。所以在新电影做宣传的时候,为之冠以一种名号,比如打上“周星驰制造”王家卫监制等等,观众就会不由自主的在心里打上一个标签,甚至会有一个预期值。这统称为“情怀效应”。

 

【图注:86版《西游记》剧照】

 

电影作为一种商品,总有一种理由可以被制作方冠以各种身份,或是某种噱头进行宣传,这是无可厚非的。在这个时候,所谓的电影情怀便出现了。一开始电影制作方利用某种情怀作宣传,还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为票房买单。

然而“情怀”是把双刃剑。制作方将情怀营销的方式应用到观众身上,换来的并不一定是满堂喝彩。早前借助“星爷情怀”的《西游·降魔篇》在电影市场上大获成功,而接下来的《新喜剧之王》想效仿当初的贩卖情怀的方式再大捞一笔,却口碑和票房双失。不仅观众评价低,而且票房仅有6亿多,而与之同期上映的《流浪地球》票房高达40多亿。

 

【图注:《新喜剧之王》宣传海报】

《新喜剧之王》的失利,不仅预示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成长与日渐成熟,更代表着更高水平的观众群体正在逐渐占领舆论主流,他们的声音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听到,他们的意见将会对整个电影市场的格局造成巨大冲击。品质不佳的电影将会被打回原形,而这也就意味着滥用电影情怀这条路已然不再是电影票房成功的康庄大道。

 让电影回归电影本身,回归到最单纯的故事中,要想真正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内谋生存谋发展,沉下心来搞创作才是正道。未来的电影市场会逐渐从电影情怀,向原创电影发展。

Tags:

文娱产业
江一燕默认分手,企业家男友另有新欢
近日有媒体曝光了江一燕男友罗红与另一神秘女子约会,江一燕回应与自己无关,默认已经分手
黄景瑜化身“黄梗王”,男神,你的硬汉马甲掉了
近段时间电视剧《破冰行动》非常火,连带着主演黄景瑜也引发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