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偷偷充值游戏 到底谁的锅

2019-01-22

近日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家长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中的1200美元不翼而飞,最开始以为遇到了诈骗或银行出错,仔细盘问孩子才发现是家里11岁的孩子在《堡垒之夜》里充值了1200美元合8165.04人民币的一笔巨款。

经常在国内新闻中看见熊孩子拿着家长的信用卡在某某手游里充值成千上万,然后家长和游戏公司撕逼的桥段。原本以为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国内的小学生和坑钱公司身上。没想到堡垒之夜的开发商Epic也会沾上这种鸡飞狗跳的糟心事。近日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家长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中的1200美元不翼而飞,最开始以为遇到了诈骗或银行出错,仔细盘问孩子才发现是家里11岁的孩子在《堡垒之夜》里充值了1200美元合8165.04人民币的一笔巨款。知晓缘由后家长立即与Epic Games联系说明了这一情况并要求他们退款。

这在美国并不是个例,北卡罗莱纳州的消费者权益部门最近已经收到了13起同类的投诉。而作为游戏开发商Epic Games也因为投诉处理太慢、信用卡授权手续不完善、盗号等问题受到了商业改进局的警告。可以说熊孩子既坑了家长也坑了游戏开发商。看完了美帝的熊孩子,再来看一看国内的熊孩子。2018年3月,广州的两名小男孩在寒假10天内在腾讯、网易和4399多款手机游戏中共计消费了5万余元。这些消费小孩的母亲高女士完全不知情,她随后向腾讯、网易公司投诉,要求公司全额退还游戏支出。目前,腾讯称可退还80%,网易则承诺全款退还。跟美帝资本家一对比,我国的游戏公司虽然坑钱坑的一批,但是处理熊孩子的巨额充值还是比较良心的。

那么,对于没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到底需要为自己在游戏中的肆意挥霍买单吗?毕竟游戏的主要营收来源就是玩家的冲动消费,不管是眼花缭乱的游戏活动,还是铺天盖地的宣传,最终目的都是向玩家传达消费享乐的概念从而诱导冲动消费。而且游戏的消费主力军就是未成年人(这不合理但是事实),如果在巨额冲动消费后用一句没有完全行为能力推脱责任,似乎又不是那么合理。

看看我国的法律,是怎么说的,我国《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律师称,用未成年人自己的身份证注册的游戏账号,游戏公司在可以确定对方是未成年人的情况下仍然提供消费交易,理应全额退还小翔的游戏消费。另一方面,家长未尽到监管义务,将支付方式泄露给未成年人,也应承担部分责任。

换句话说,法律规定,游戏公司有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义务,家长也有保管好自己支付密码的义务。作为游戏公司,能做到的就是提供完善的身份验证,这一点从网易腾讯等大厂开始牵头,小厂跟进,现在已然形成了手游的默认配置,一方面是立法的完善,一方面也是游戏厂商在发挥自己的社会担当。

《歌手2019》收视率低 新老歌手出现割裂
《歌手2019》就目前的情况看来,中国还未参加过《歌手》的实力歌手已经难以完成在审美和技术上均匀分布,产生了割裂和分层。